《正气歌》是宋末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一首慷慨激昂、正气凛然的爱国诗篇。它以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大义和个人气节的忠贞。原文如下:
1. 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2. 注释:
天地有正气: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正能量,它充满一切事物。
杂然赋流形:正气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万物之中。
下则为河岳:在地面形成山川河流。
上则为日星:在天空形成日月星辰。
于人曰浩然:在人身上表现为一种浩然正气。
沛乎塞苍冥:充斥天地之间。
3. 原文: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4. 注释:
皇路当清夷:帝王统治下的天下应该清平安康。
含和吐明庭:以平和的态度治理天下,使朝廷清明。
时穷节乃见:在逆境中才能显露出真正的气节。
一一垂丹青:一个个爱国忠臣的事迹将被历史铭记。
5. 原文: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6. 注释:
在齐太史简: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史官太史简,他以直笔书史,不惧权贵。
在晋董狐笔:指春秋时期的晋国史官董狐,他坚持实事求是,触怒执政者。
在秦张良椎: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他用铁椎刺杀秦始皇未遂。
在汉苏武节:指汉朝使臣苏武,他在匈奴被囚禁十九年,始终不屈服。
7. 原文: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8. 注释:
为严将军头:指北周时期被杀害的忠臣严正。
为嵇侍中血:指西晋时期被杀害的嵇康。
为张睢阳齿:指唐朝时期被安禄山杀害的睢阳太守张巡。
为颜常山舌:指汉朝时期被杀害的谏臣颜延之。
9. 原文: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10. 注释:
或为辽东帽:指辽东太守公孙渊,他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被杀,后人用“辽东帽”指代叛徒。
清操厉冰雪:指东汉末期的隐士祢衡,他为人清高,不畏权贵。
或为出师表:指诸葛亮的《出师表》,它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情怀。
鬼神泣壮烈:连鬼神都被诸葛亮的壮烈精神所感动。
11. 原文: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虏。
或为崖山节,慷慨歌燕歌。
12. 注释:
或为渡江楫:指南宋末期的丞相陆秀夫,他背着幼帝赵昺蹈海殉国。
慷慨吞胡虏:形容陆秀夫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抵抗元军的入侵。
或为崖山节:指南宋末期的陆秀夫和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壮烈牺牲。
慷慨歌燕歌:指陆秀夫在崖山海战中一边背着幼帝赵昺,一边慷慨激昂地高唱抗战歌曲。
13. 原文:
千秋尚凛然,为义而死生。
如鼎在炉中,似石临深渊。
14. 注释:
千秋尚凛然:千百年来,这些爱国忠臣的事迹仍令人敬仰。
为义而死生:为了正义的事业,可以视死如归。
如鼎在炉中:比喻爱国忠臣在艰难困苦中始终不屈。
似石临深渊:比喻爱国忠臣面对危险时毫不畏惧。
15. 原文:
死生轻如鸿,浩气安似虹。
翻译:死生之重轻如鸿毛,浩然正气却如彩虹般壮美夺目。
结语:
文天祥的《正气歌》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篇,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气节,更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的象征。正如诗中所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浩然正气是一种永不磨灭的能量,它激励着后人奋发向上,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