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品背景
《三衢道中》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晚秋途经江西三衢(今衢州市)时所作的七言绝句。此时,诗人已年过花甲,因安史之乱流离失所,颠沛流离多年。
2. 诗词原文及拼音
三衢道中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衣秋。
拼音
míng sè rù gāo lóu,
yǒu rén lóu shàng chóu。
yù jiē shēng bái lù,
yè jiǔ qīn yī qiū。
3. 诗词赏析
3.1 意象描摹,营造氛围
这首诗以暮色、高楼、愁人、白露等意象入手,营造出一种凄冷、萧索的氛围。
暝色(黄昏):昏暗的灯光,暗示着时间流逝,诗人已近暮年。
高楼:高耸入云,与地面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孤寂和渺小。
有人楼上愁:点明了楼上有人,但没有指明具体身份,让人产生遐想,增添了诗的韵味。
玉阶生白露:象征着夜晚的寒冷和时间的推移。
夜久侵衣秋:表明夜晚已深,秋风袭人,诗人倍感萧瑟。
3.2 情感抒发,寄托哀愁
诗句中渗透着诗人深沉的哀愁:
有人楼上愁:借用楼上愁人来抒发自己的忧愁,侧面反映出自己羁旅他乡的孤独和惆怅。
玉阶生白露:暗喻诗人白发苍苍,岁月蹉跎。
夜久侵衣秋:象征着诗人被时间侵蚀,年华已逝,内心感到凄凉落寞。
3.3 语言凝练,意境悠长
杜甫在这首诗中使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却营造出意境悠长、耐人寻味的诗境:
暝色入高楼和夜久侵衣秋都是对时间流逝的暗示,促使读者去思考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有人楼上愁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诗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玉阶生白露虽是实景,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体现了诗人用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 诗歌意境
《三衢道中》是一首境界深远、耐人回味的诗歌。它通过对暮色、高楼、愁人、白露等意象的巧妙组合,勾勒出一幅凄美动人的图画。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羁旅异乡的哀愁寄托于诗中,引起读者的共鸣。
5. 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象鲜明,营造意境:诗中所用的意象简单而有力,营造出一种凄冷萧索的氛围。
情景交融,抒发情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异乡的哀愁。
语言朴实,耐人寻味:诗歌语言简洁凝练,却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6. 影响及评价
《三衢道中》是杜甫晚年流离失所期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沉的情感、精妙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诗评家对这首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清代著名学者方玉润称赞这首诗“景奇而情深”。
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这首诗是“七言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三衢道中》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绝妙好诗,它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