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古时指浙江衢州境内由衢县、江山、常山三县构成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胜地。宋代诗人尤爱三衢道中风光,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共同谱写了一曲山水绝唱。
1. 衢州八景之美
三衢道中美景如画,自古便有“衢州八景”之称。《衢州府志》记载:“衢州八景,始于唐天宝年间”,可见其历史悠久。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
龙游石窟:位于龙游县,是世界最大的石窟群,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湛而闻名。
七里泷:位于开化县,由七级瀑布组成,水流湍急,气势磅礴。
江郎山:位于江山市,以其独特的“双龙出水”奇观和险峻陡峭的峰峦而著称。
仙霞关:位于常山县,是浙、皖两省交界处的险要关隘,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
2. 宋人笔下的山水画卷
宋代诗人对三衢道中风光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诗篇。
苏轼《三衢道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笔下的三衢道中,山清水秀,如同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黄庭坚《初入三衢》:“石壁千仞削不穷,百丈飞流映白虹。翠峰烟光出云水,暮云春树湿晴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衢道中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陆游《入三衢》:“群山绕道碧崔嵬,青嶂连天势崔嵬。万壑怒号松涛响,百花争艳鸟声催。我来此日无人识,自醉明朝路不回。”诗人笔下的三衢道中,不仅仅是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更寄托了他豪迈不羁的襟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3. 诗词中的三衢道中
除了苏轼、黄庭坚、陆游之外,还有许多宋代诗人以三衢道中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这些诗篇风格各异,但都共同描绘了三衢道中的壮丽山川和诗人的情怀。
王安石《三衢道中宿建德》:千山万壑环青嶂,万水千山入画图。
杨万里《过三衢道中》:道中清绝胜三衢,绿杨凉荫绣幕垂。
朱熹《三衢道中》:三衢道中雨丝多,绿树荫浓路转斜。
李清照《三衢道中》:归心一夜九回肠,九回肠断故乡。
4. 三衢道中的文化底蕴
三衢道中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孔氏南宗家庙:位于衢州市衢江区,是孔子五十世孙孔思恭的后裔于南宋时期所建,是孔子的南宗家庙。
南宗诗派:宋代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创始人黄庭坚就出生于三衢道中的建德市梅城镇。
三衢学派:南宋理学家朱熹曾长期在三衢道中讲学,其创立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三衢道中: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
三衢道中历经千百年风霜,自然风光依旧秀丽,文化底蕴愈发深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三衢道中承载着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文化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和喜爱。
旅游胜地:三衢道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文化传承:三衢道中的文化遗存和传统习俗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精神内涵:三衢道中所体现的山水情怀和文化精神,成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一剂良药。
结语
三衢道中,宋代文人的山水绝唱,历经千百年风霜,至今仍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诗词中的三衢道中,是一幅幅灵动生动的山水画,更是一曲曲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动人乐章。从苏轼的豪放旷达,到黄庭坚的清逸脱俗,再到陆游的壮志未酬,三衢道中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和人生感悟。今天,三衢道中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