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之一,全词雄浑豪迈,抒发了志向远大、报国无门的壮志,成为后世传唱不衰的佳作。其中,“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是流传甚广,激励无数后人奋发向上。
一、凌云之志,浩荡无垠
词的上片一开始,辛弃疾便以“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热切,找到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之境——破山寺后禅院。寺庙坐落于山峰之上,俯瞰群山,正象征着诗人高远宏大的志向。
随后的四句词笔锋一转,写出了诗人面对壮丽山河时的豪迈之情。面对“千峰环野立”的雄伟景象,诗人发出“归欤得似此,报国恨能无”的感慨。他将回归田园与报国壮志联系在一起,表明了自己的“凌云之志”——匡扶社稷,建功立业。
二、报国之愿,壮志未酬
然而,诗人的壮志却未得施展,词的下片道出了他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愤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借用廉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老却心不死,仍有报国之心。
面对现实中自己的处境,诗人发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浩叹。他想要抛弃功名利禄,归隐山林,但强烈的爱国情怀又让他无法忘却报国之志。
三、敢笑黄巢,报国无悔
词的最后两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是慷慨激昂,气吞山河。诗人设想自己若能实现凌云壮志,定会像黄巢一样成为一代豪杰。
“敢笑”二字,表现了诗人藐视权贵、蔑视世俗的傲然气概。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丈夫当如黄巢一样,敢于反抗暴政,为民请命。纵使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也无怨无悔。
结语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词以雄浑豪迈的笔触,抒发了辛弃疾凌云壮志、报国无门的复杂情感。他的“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豪迈誓言,激励着无数后人奋发向上,为国效力。这首词不仅是一首豪放派词作的典范,更是一曲永不磨灭的壮志之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