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 天山雪冷,白草没胫连。
6. 我欲因之梦,聊赠一千里。
翻译
1. 独骑出关寻边塞,过居延入塞外国界。
2. 征人像蓬草飘出汉朝边塞,归雁向北方飞入胡人天地。
3. 广阔荒漠中,孤独的烽烟直冲云霄,长河落日圆满地悬挂在天空。
4. 在萧关遇见巡逻的骑兵,都护正在燕然山驻守。
5. 天山上的积雪还没融化,北方的野草已长到膝盖。
6. 我想借此情景入梦,好将这千里塞外风光赠予远方故乡。
赏析
1. 边塞风光: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塞外壮观辽阔的景色。烽烟冲天,落日圆满,展现出大漠的苍茫与雄伟。而归雁北飞,天山积雪,白草连绵,又平添几分萧瑟荒凉之感。
2. 思乡情怀:诗人在描绘壮美风光的同时,也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汉塞阻隔,征人远行,归期难料。面对这千里塞外,诗人只能借梦相赠,聊以慰藉。
3. 对仗工整:全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山雪冷,白草没胫连”。对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凸显了塞外风光的鲜明对比。
4. 意境深远:《使至塞上》以其独特的意境闻名于世。“我欲因之梦,聊赠一千里”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寄托了他与亲人相聚的心愿。
5.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如“征蓬出汉塞”将征人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漂泊之苦。
名家点评
唐代诗评家贺裳评价《使至塞上》说:“好诗在语不语间。”诗人没有直接诉说思乡之情,而是通过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以景托情,余味悠长。
清代翁方纲也赞扬此诗说:“此等笔法,真不能及。”其语言简约而意境深远,可谓盛唐气象。
总结
《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以其壮美的塞外风光和深沉的思乡情怀而流传千古。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塞外辽阔苍凉之景,又借情入景,抒发了征人羁旅之思。全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艺术手法精湛,堪称盛唐名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