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其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首提“立其诚”这一境界。它指诗人创作时,必须怀抱真挚的情感,将自己的真实经历、思想和理想注入作品之中。唯有如此,作品方能打动人心,获得读者共鸣。
王国维认为,词虽小道,但亦有“大雅”之气。诗人若能“立其诚”,则能以“小词”寄“大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绝佳例证。此词抒发了作者在赤壁古战场怀古产生的感慨,虽描写的是历史事件,但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2.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是王国维对词中意境的高妙之处的概括。它比喻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思绪,并非直白地宣之于口,而是蕴藏在字里行间,耐人寻味。
王国维认为,好的词作应该含蓄蕴藉,不落窠臼。诗人应通过精妙的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表达,营造一种意境,让读者在品味词作的同时,体味其中深藏的情感和思想。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便是典型的例子。此词通过寥寥数笔,描绘了春花秋月易逝的景象,烘托出词人亡国之痛和对旧日繁华的无限怀念,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王国维认为,这句词道出了创作过程中一种特别的境界。它指诗人在经过反复苦思冥想之后,苦苦追求的意境或情感,最终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而出。
王国维指出,这种境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需要诗人具备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态。只有在心无杂念、不刻意追求的时候,创作灵感才会突然降临。张继的《枫桥夜泊》即是这样一首佳作。此词通过对枫桥夜泊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孤寂之情。然而,词中那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宁静淡泊、悠远深邃的意境,令人叫绝。
总结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提出的三种境界,为后世词作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它们不仅体现了王国维对词境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真挚的情感、含蓄的意境和自然流露的创作心态的推崇。可以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词作创作,也适用于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为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提供了永恒的借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