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力衰弱,积贫积弱。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任用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面貌,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强盛的国家。
二、原文
第四章:度量衡,壹器而量之。
第五章:立表,壹而敛之。
第六章:禁游惰,民无游食。
第七章:靳出民,壹而守之。
第八章:除私、禁朋党。
第九章:禁游于乡,壹听官方。
第十章:明尊卑,序爵秩。
第十章(续):耕战守,同伍而食。
第十章(续):良、吏、民,同卒而养。
第十一章:公私相禁,壹听官府。
第十二章:不听官府,必禁束之。
第十三章:赏必当,刑必重。
第十四章:去奸诈,不尚巧笑。
第十五章:主断国事,壹听于官府。
第十六章:古秦不任农战,力民而羞力士。
三、翻译
1. 统一度量衡
统一器物,用于量度。
2. 统一赋税
设立赋税标准,按规定征收。
3. 禁止游手好闲
禁止民众不劳而获,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4. 限制人口流动
严格控制人口迁徙,防止逃亡。
5. 禁止结党营私
禁止宗族、地域等私人团体形成势力。
6. 禁止无故外出
除了官方事务,禁止民众随意离开乡里。
7. 确立等级制度
按照官爵功绩,确定民众等级尊卑。
8. 实施军屯制
将军队与平民结合,共同耕种、防守。
9. 官私分明
禁止官府与民间私下交往,所有事务均由官府裁决。
10. 严惩违法行为
对违反法令者,严厉惩罚。
11. 提倡朴实作风
禁止奸诈虚伪,推崇诚实守信。
12. 统一国家决策
国家大事均由官府审议决定。
13. 恢复秦国传统
继承秦国重视农战的传统,鼓励民众参军服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