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此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清晨分别的情景,流露出离愁别绪。
起首两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描绘了破晓时分的景致。五更时分,天色微明,疏疏落落的雾气似断非断,而一棵碧绿的树木却显得毫无情意。
二、意象分析
1. 五更疏欲断
“五更”指拂晓时分,是夜与昼的分界线。此时天光熹微,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朦胧迷蒙之感。
“疏欲断”形容雾气稀疏,欲断欲续。它既表现出天色渐亮的趋势,也暗示着时间流逝的无情。
2. 一树碧无情
“一树碧”指诗人眼前的一棵碧绿的树。
“无情”在此并非指树木没有情感,而是指它对离别之人无动于衷,漠然置之。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怀与孤独。
三、情感表达
1. 离愁别绪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两句诗传达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别绪。
破晓时分,雾气散去,天色渐明,预示着友人即将离去。一棵碧绿的树木伫立在晨曦中,仿佛也在见证着这一刻的离别。然而,它却显得如此无情,丝毫不为诗人的伤感所动。
2. 时光流逝
“疏欲断”暗示着时间流逝的无情。时光飞逝,转瞬即逝。它既让诗人意识到离别的迫近,也让他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奈。
四、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
诗中“五更疏欲断”和“一树碧无情”两个意象鲜明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既描绘了破晓时分的景致,也饱含着诗人的情感。
2. 情景交融
这首诗将景物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破晓时分的景致勾勒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而“一树碧无情”则将诗人的离愁别绪渲染得更加浓烈。
3. 含蓄深沉
诗中没有直接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意象的描写和场景的营造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这种含蓄深沉的手法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后世影响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两句诗在后世广为流传。它们不仅成为描写离别的经典名句,而且也引发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之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苦的感伤。
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之句,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两句诗不仅是唐诗中的佳句,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它们以其意蕴深远、情感真挚而打动了一代代读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