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桃花,自古以來便是文人騷客筆下的寵兒,其嬌媚姿色、翩翩風骨,寄予了無數情懷與意象。本篇匯集桃花古詩詞全集,旨在領略歷朝歷代文人墨客對桃花的詠嘆與歌頌,感受桃花在文學長河中留下的芬芳印記。
魏晉南北朝
1. 陶淵明《桃花源記》: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乃具舟將行,忽遇風暴,竟失向源。遂迷,不復得路。
2. 謝靈運《桃花源詩》: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唐代
3. 王維《桃花巖》:
陽春三月桃花盛,開到桃巖深處紅。欲折一枝贈遠人,路斷不能去見君。
4.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家在湖東,人在畫中游。湖上桃花好,風吹落水中。
5.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宋代
6.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7. 王安石《梅花》: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8.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来薄似紗,衣冠简朴古风华。今朝残酒醒余梦,听说湖山好桃花。
元代
9.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0. 張可久《人月圓·落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明代
11. 王守仁《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久盘桓,情满枝头花自斑。欲问相思多少事,只愁春短叶先残。
12. 唐寅《桃花庵》: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桃花扇,欲渡黄河冰塞川。
13. 文徵明《桃花賦》:
桃花之為花,其色粉紅,其形嬌媚。承春而媚,逐月而開。
清代
14. 納蘭性德《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5. 曹雪芹《紅樓夢·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16. 袁枚《桃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結論
桃花古詩詞全集,猶如一條流淌千年的詩河,匯聚了歷代文人的才情與筆墨。從魏晉南北朝的飄逸灑脫,到唐宋時期的明媚動人,再到明清時代的清麗婉約,每一首詩詞都是一幅傳世的桃花盛景,寄託著文人墨客的無限感懷與情思。桃花,承載著傳統文化之美,點綴著中華詩詞之園,永恆地綻放在文學長河之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