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季节的变化化作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风光之美,寄托着诗人的情思与感怀。
一、春之萌发
1.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胸襟也随之开阔。
2. 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乱世之中,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大好春光,却只觉得触目惊心,思绪万千。
3.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雨润物细无声,草木吐翠生机勃勃,诗人赞美了春天独有的勃勃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二、夏之繁盛
1. 李白《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盛夏时节,诗人纵情饮酒,感叹人生易逝,劝友人及时行乐,一醉方休。
2. 郑燮《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酷暑难耐,竹子却依然坚韧不拔,任凭狂风骤雨,屹立不倒,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3.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夏末秋初,诗人旅途劳顿,面对凄凉的景象,顿生漂泊无依之感,不禁触景生情。
三、秋之萧瑟
1. 杜牧《山行》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诗人流连于枫叶丛中,赞叹枫叶比春天的花朵还要艳丽,表现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
2.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佳节,诗人身处异乡,思念远方的兄弟,寄托了对亲人的深切关怀。
3. 柳宗元《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清冷的冬日,诗人独自泛舟江上,只有孤零零的老翁在寒风中垂钓,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
四、冬之肃杀
1.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日雪景壮美异常,诗人用“梨花开”来形容漫天飞雪,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冬天的凛冽与壮观。
2.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冬夜月华如水,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思绪万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 白居易《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寒风凛冽,卖炭翁在山中劳作,面容憔悴,双手粗糙,反映了冬日贫苦百姓的艰难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