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含义
“亭亭玉立”是一个成语,形容女子身姿优雅,姿态端庄美好。它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句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词中,“亭亭玉立”用来形容荷花,赞美其高洁清雅。
2. 来源
“亭亭玉立”一词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原句为“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的“清扬婉兮”与“亭亭玉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
3. 形态特征
“亭亭玉立”的女子,通常具有以下形态特征:
身材修长笔直,姿态端庄优雅。
脖子修长,线条流畅,显得高贵优雅。
肩膀平直,双肩平展,给人端庄大方的感觉。
手臂纤长,动作优雅自然,展现出柔美妩媚。
腰身纤细,曲线柔和,勾勒出苗条迷人的身材。
双腿修长匀称,步伐轻盈,给人飘逸灵动的印象。
4. 气质风度
除了外形特征外,“亭亭玉立”还形容女子的气质风度。她们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神态温婉娴静,举止优雅从容。
性格恬淡平和,待人接物温文尔雅。
内心淡泊宁静,不浮躁不张扬。
学识渊博,谈吐得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 寓意
“亭亭玉立”除了形容女子的外形和气质,还具有深厚的寓意。它代表着一种高洁典雅、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备受男性的欣赏,也成为女性追求的目标。
6. 相关诗词
历代诗人词人对“亭亭玉立”的女子情有独钟,留下许多传世名篇。
“亭亭玉立,海棠花摇月。”(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其一》)
“蛾眉宛转柳梢春,眉语目盼情更真。”(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黛眉如远山,含情半含羞。”(唐·王维《相思》)
7. 现代应用
“亭亭玉立”一词在现代社会依然广泛使用,不仅用来形容人物,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的优雅姿态,如:
“这株百合亭亭玉立,洁白无瑕。”
“这支钢笔造型典雅,线条流畅,可谓亭亭玉立。”
“这栋建筑高耸入云,宛如亭亭玉立的巨人。”
结论
“亭亭玉立”是一个既形象又意蕴丰富的成语,它不仅是对女子外形和气质的赞美,更代表着一种高洁典雅、独立自信的女性风范。这种风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成为新时代的女性楷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