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成语“三更灯火五更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常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然而,对于三更和五更具体指的是几时,却鲜为人知。本文将深入探究“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时间对应关系,为读者解开这一千古谜题。
一、古代时段划分
古代中国采用十二时辰制,将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二、三更
三更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之所以称为“三更”,是因为在古时,晚上九点是打三遍更鼓的时间,所以称为三更。
三、五更
五更指的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与三更类似,在古时,凌晨三点是打五遍更鼓的时间,因此称为五更。
四、三更灯火
三更灯火,指的就是在三更时分,灯光依然亮着。这说明有人仍然在读书或工作,勤奋刻苦,夜以继日。
五、五更鸡
五更鸡,指的就是在五更时分,公鸡开始鸣叫。这是因为,在自然界中,公鸡通常在黎明破晓时分鸣叫,而黎明破晓的时间点正是五更。
六、三更灯火五更鸡对应时间
综上分析,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时间对应关系如下:
三更灯火: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五更鸡:凌晨三点到五点
七、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十二时辰制的应用已经逐渐减少。然而,“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成语仍然广泛流传,激励着人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
结语
通过对古时时段划分的深入探究,我们了解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和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这一成语不仅承载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还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人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求学问道,建功立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