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字弘节,唐太宗贞观年间宰相。其为人善于阿谀逢迎,能察颜观色,投其所好。他深知上意,善于揣摩圣心,常以谄媚之词博得皇帝欢心。
一次,太宗欲临幸后宫,李义府察言观色,知其心意,立马奏请召见妃嫔。太宗大喜,赐其黄金百两。
二、奸诈为人:笑里藏刀,心狠手辣
李义府虽面带笑容,一副忠厚老实之相,实则内心奸诈,工于心计。他善于伪装,笑面迎人,却暗地里使阴招,陷害忠良。
武则天当政后,李义府为讨好其,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致其满门抄斩。他更是用毒酒毒杀了忠臣褚遂良,使大唐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三、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鱼肉乡里
李义府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他利用职权之便,大肆敛财,横征暴敛,引起民怨沸腾。
一次,李义府途经一县,见一民宅宅院奢华,遂借口其占地过大,抄没其家产。后经查证,该宅院主人乃一清正廉明之士,家产皆为多年积蓄。
四、结局悲惨: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李义府的奸诈行径最终为他带来了灭顶之灾。武则天掌权后,李义府因与徐敬业勾结谋反而被处死。
临刑前,李义府悔不当初,哀嚎道:“我本忠良,奈何一念之差,竟落得身败名裂。”然而,他的狡辩已于事无补,一代奸臣就此土崩瓦解。
五、后世评价:笑里藏刀,卑鄙小人
李义府的奸诈行径激起了后世文人的愤慨与谴责。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奸佞光阴俏,文章节义稀。”宋代文豪苏轼更是直言:“李义府笑里藏刀,卑鄙小人。”
李义府之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笑里藏刀”的代名词,警示后人切勿被表象所迷惑,防人之心不可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