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秋夕,仲秋的十五夜晚,是一年之中月色最皎洁的时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秋夕之美,其中尤以唐代诗人杜牧最为人称道。
一、秋思绵绵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在这首诗中,以“夜泊秦淮”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凄清迷离的秋夜图景。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如纱笼罩着沙滩,诗人夜宿秦淮河畔的酒家,身处繁华之地,却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悲凉。耳边传来商女悠扬的《后庭花》,仿佛隔岸传来亡国之声,让诗人心中感慨万千。
二、羁客愁思
《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这首《月夜忆舍弟》,是杜牧在异乡中秋之夜思念家乡亲人的代表作。诗中,诗人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篇,点出秋夕之夜的特殊背景,勾起对故乡的思念。随后诗人感叹兄弟流散,生死不知,在凄清的月色中抒发羁旅之愁与对亲人的担忧。
三、秋月寄情
《满江红·中秋寄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杜牧最著名的咏月词作。诗人以豪迈的笔触,一连抛出三个设问,营造出一种旷达而又不乏惆怅的意境。他想象自己乘风飞向月宫,却因玉宇高寒生出退缩之意。于是他回到人间,在月色下起舞弄影,感慨人间虽有烦恼,但毕竟有情有人。
四、中秋闲适
《西山草堂登临望汧》
桥边杨柳送客秋,流水悠悠一去楼。
夜半箫声隔西岸,故人相见不相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西山草堂的闲适图景。诗人独自登临西山草堂,目送朋友远去,河水悠悠流淌。夜半时分,从西岸传来阵阵箫声,但诗人与故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相见。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但更重要的是一种闲适从容的心境。
五、秋景感怀
《九日齐山登高》
黄花带晚风,离别兄弟情。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九日齐山登高》,描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被眼前的秋景所震撼,黄色菊花迎风摇曳,离别之情在秋风中弥漫。诗人醉酒后,分不清天上的星河与水中的倒影,满船的清梦压着星河,营造出一种醉生梦死的浪漫情怀。
六、秋夜抒怀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秋夕》,写的是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所见所想。诗人坐在银烛照亮的画屏前,用轻罗小扇轻扑飞舞的萤火虫。天街上的夜色清凉如水,诗人抬头仰望,只见牛郎星和织女星相对而立,不禁感慨万千。
结语
杜牧的秋夕诗词,既有感怀历史的沉重,也有羁旅之愁的抒发,更有秋月寄情和闲适从容的心境。他的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精练,为历代读者所传诵。在秋夕之夜,与杜牧共饮,让我们感受古诗词中的秋之美,体味中秋佳节的团圆与思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