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美
1. 丘的高峻
“幽谷寻欢苏轼醉,高丘望远范成大痴。”(苏轼《满庭芳·别范仲淹》)
“万里遥山今若此,千层铁壁只如丝。”(李白《望庐山瀑布》)
2. 丘之秀美
“丘壑秀而朴,澹冶久不觉。”(黄庭坚《峡口》)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3. 丘之静谧
“寂寂春山空自长,处处青雪可容妆。”(苏辙《望九华》)
“片石飞流涨绿苔,紫藤花落满山隈。”(王维《山居秋暝》)
二、丘之情
1. 丘之雄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李白《蜀道难》)
2. 丘之乡愁
“故乡何处是?忘却归来路。”(王勃《滕王阁序》)
“日暮乡关何处?烟波江上使人愁。”(王维《渡荆门送别》)
3. 丘之隐逸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三、丘之趣
1. 丘之奇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丘之乐趣
“登山临水而得心,形神俱化而欲仙。”(王羲之《兰亭集序》)
“野渡无人舟自横,江春入旧时门。”(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3. 丘之寄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雁丘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四、丘之境界
1. 丘之开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刘禹锡《秋词二首》)
2. 丘之深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丘之无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五、丘之心灵
1. 丘之灵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欧阳修《醉翁亭记》)
“绿树荫浓,草茸茸,山光照眼青。”(晏殊《踏莎行·游仙洞》)
2. 丘之高洁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老子》)
“水清石见,气爽风闻。”(《左传》)
3. 丘之大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六、结
丘,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个承载着诗人的情思、寄托着诗人的理想、昭示着诗人境界的意象。在诗人的笔下,丘或高峻,或秀美,或静谧;或雄心勃勃,或寄托乡愁,或隐逸山林;或奇观迭出,或乐趣无穷,或寄托情怀。丘之美、丘之情、丘之趣,无不展现着诗人心中的世界,成为中华诗词中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引领着我们领略诗歌的真谛,感受诗人的灵动与大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