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暮春悲情,清明夜寄哀思
清明时节,暮春伊始,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然而,这一天却寄托着绵延千年的哀思和眷念。清明夜,万籁俱寂,唯有诗词的低吟浅唱,穿越时光的河流,诉说着古人对逝者的缅怀和感伤。
2. 孟浩然:“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清明天气细雨如丝,河水涨潮,舟楫横江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清明夜游子思乡的惆怅和落寞。春潮奔涌,带走的不只是花瓣,更是诗人浓浓的乡愁。
3. 王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王维的《游子吟》展现了母子离别的场景,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诗中感人肺腑的母子之情,道出了清明夜追思故人的普遍心声。寸草难报三春恩,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感激和怀念。
4.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烟雨迷蒙,行人纷纷祭奠祖先的情景。诗人通过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和行人断魂的悲切心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感悟。
5. 李白:“夜雨寄北”
李白的《夜雨寄北》虽未直言清明,但其对游子的思念和乡愁却与清明夜的氛围不谋而合。诗中,李白想象夜雨绵绵,思绪飞向远方的故乡,殷切期盼与亲友团聚。
6.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于其亡妻十周年忌日。诗人深情追忆十年前妻子离世时的痛彻心扉,表达了思念与哀伤之情。十年已过,然而对亡妻的思念却从未停歇,成为诗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7. 晏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晏殊的《踏莎行·燕子楼》写于清明节前夕,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离世的悲痛和悼念之情。诗人感慨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但对子女的拳拳之情却是不变的。
8. 韦庄:“落花时节又逢君,半世浮沉雨打萍”
韦庄的《酬崔五判官见寄》写于清明节重逢故友时。诗人感慨落花时节易逝,人生浮沉无定,但与故友重逢的喜悦却冲淡了心中的伤悲。
9. 柳永:“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清明时节独自登楼远眺,遥望故园而悲痛不已的情景。诗人双袖沾满泪水,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无尽思念。
10. 陆游:“夜色深如许,寒衣湿欲穿”
陆游的《卜算子·夜泊吴江》刻画了清明夜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诗人夜不能寐,寒衣湿透,思念故人,却无处倾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羁旅生涯的辛酸和感伤。
轻轻合上古籍,古诗词中的哀思与感伤仍在心头萦绕。在清明夜的低吟浅唱中,我们领悟了生命无常、亲情可贵的真谛。让我们在这一年一度的缅怀时刻,怀揣着对先人的敬意和对生命的尊重,携手共向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