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中国山水诗的悠久传统中,山中访友一直是备受诗人青睐的题材。诗人们在翠绿的山林间穿行,寻访久别重逢的友人,寄托着对友情的思念和向往。
南朝陆凯《石门新潭水》
[1] 石门岩畔水悠悠,
[2] 绿绕潭边草木稠。
[3] 清风习习送我入,
[4] 日照婵娟翠滴流。
在这首诗中,陆凯描绘了山中泉水潺潺,草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访友途中轻松惬意的感受。清风徐来,阳光洒落,翠绿的水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欢迎着他的到来。
唐朝王维《鹿柴》
[5] 空山不见人,
[6] 但闻人语响。
[7] 返景入深林,
[8] 复照青苔上。
王维笔下的山中寂静空灵,只见绿林掩映,不见人影。但一阵阵人语传来,打破了寂静,让人感受到友人的近在咫尺。夕阳斜照,余晖洒落在深邃的树林中,投射在青苔上,映照出一片翠绿。
宋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竹外桃花三两枝,
[10] 春江水暖鸭先知。
[11] 蒌蒿满地芦芽短,
[12]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初春的明媚风光,寄托着对友人惠崇的思念之情。桃花盛开在竹林外,春江水暖,野鸭嬉戏。河滩上遍布蒌蒿,芦芽初长,正是河豚肥美的时候。这幅生动的春江晚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春日融融,访友之乐。
元朝萨都剌《登览》
[13] 苍苍古木夹山路,
[14] 秋色连波映水光。
[15] 夕阳西下日欲没,
[16] 倚杖遥听画眉忙。
萨都剌的诗作描绘了山中秋色,表达了访友途中惆怅的心情。秋风萧瑟,古树参天,掩映着山间小路。秋天的色彩层林尽染,倒映在江水中,美不胜收。夕阳西下,霞光满天,诗人倚杖沉思,听着画眉鸟的啼唱,感慨时光流逝,访友之期将近。
明朝刘基《月下访友》
[17] 月明松径净无尘,
[18] 吹笛迎客出幽门。
[19] 花满庭前春又到,
[20] 黄鹂争对语声喧。
刘基的这首诗描绘了夜访友人的情景,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月华如水,松林小径洁净无尘。友人在笛声中走出幽僻的门扉,迎接归来的诗人。庭前繁花盛开,春意盎然。黄鹂婉转鸣唱,为这温馨的重逢奏响乐曲。
结论
山中访友是山水诗中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以笔墨寄情,留下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卷。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在山水间寻访知己的喜悦和感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