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言
北宋词人晏殊的《清平乐·会昌》是一首描绘会昌别院胜景的咏物词。词中描绘了会昌别院的怡人景色和诗人在此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庭院之美
词作开篇便点出会昌别院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外郊野:"绿杨城郭是西湖。"城外西湖之畔,绿杨成荫,勾勒出一片静谧安详的景象。
"泉声咽、漏声长",院中泉水潺潺,漏壶滴水有声,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词人身处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烦嚣。
3. 春园丽景
词中赞美了会昌别院的春光明媚:"桃李争芬,五色韶光。"春天到来,庭院中桃红李白,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春日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乱入池中,看不见,绿杨芳草遮莺。"春日的花瓣随风飘零,落在池中,被绿杨和芳草遮掩住了。词人倚在池边,寻觅着莺鸟的踪影,却只见绿树葱葱,芳草萋萋,莺声婉转,在枝叶间穿梭。
4. 幽静雅致
会昌别院不仅景色优美,更兼幽静雅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山色苍茫,微云缭绕,远处的草色与天际连成一线。画角声在城门处断断续续,传达着一种悠远绵长的意境。
词人置身于这如画般的风景中,心境也变得清幽淡泊,仿佛一切烦恼忧愁都随着清风消散而去。他悠然自得,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安详。
5. 与友同欢
词中还流露出词人与友人同游会昌别院的乐趣:"携手处,今何许?满庭芳草月明如素。"词人携好友漫步庭院中,满园芳草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皎洁明净。
他们把酒言欢,畅谈理想,共赏美景。在会昌别院的幽静雅致中,他们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知音之乐。
6. 尾声
词的最后,词人发出感慨:"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时光流逝,美好韶华转瞬即逝。词人不禁生出惆怅与感伤。
然而,会昌别院的别样风景和与友同游的快乐,却成为词人心中的美好回忆,永不磨灭。
总结
晏殊的《清平乐·会昌》将写景、抒情、寄托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会昌别院的胜景图,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追求闲适的心境。词中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成为宋词中咏物佳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