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览
《清史稿》是一部浩瀚的史学巨著,汇集了清朝268年的历史记录。其目录庞大而严谨,如同航海图,为读者指明了探索这部史书的路径。
二、目录结构
《清史稿》目录包含六个部分:
1. 纪:记载清朝历代皇帝的言行举止、政治事件和重大变革。
2. 志:系统记述清朝各方面制度,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3. 表:以表格形式呈现清朝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历程。
4. 列传:记载清朝历代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过是非。
5. 传赞纪事:收录清朝开国前夕和灭亡后的部分历史人物传记。
6. 附录:《清代通史》的节选部分。
三、纪目
纪目按时间顺序排列,分为本纪和世祖本纪。本纪记载清朝开国前夕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代皇帝的传记。世祖本纪则记载皇太极即位前的历史。
四、志目
志目共分为12部分,详细记录了清朝各方面的制度变迁:
1. 天文志
2. 历志
3. 礼志
4. 刑法志
5. 职官志
6. 地理志
7. 河渠志
8. 食货志
9. 兵志
10. 艺文志
11. 选举志
12. 天文志补
五、表目
表目分为九个部分,记载了清朝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详细历程:
1. 帝系表
2. 诸臣世表
3. 外国传世系表
4. 后妃世表
5. 公主世表
6. 藩部世表
7. 氏族表
8. 驻防八旗世表
9. 律历表
六、列传目
列传目分为32部分,记载了清朝历代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功过是非:
1. 后妃列传
2. 诸王列传
3. 宗室列传
4. 勋臣列传
5. 大臣列传
6. 将领列传
7. 文苑列传
8. 儒林列传
9. 隐逸列传
10. 孝义列传
11. 忠义列传
12. 宦官列传
13. 外戚列传
14. 列女列传
15. 奸臣列传
16. 酷吏列传
17. 叛臣列传
18. 食货列传
19. 循吏列传
20. 流贼列传
21. 遗逸列传
22. 外国列传
23. 方技列传
24. 土司列传
25. 后附二臣
26. 后附外臣
27. 后附遗逸
28. 后附奸臣
29. 突厥传
30. 契丹传
31. 女真传
32. 漠北诸部传
七、传赞纪事
传赞纪事共分为四部分,收录了清朝开国前夕和灭亡后的部分历史人物传记:
1. 开国前诸臣传赞
2. 明末附逆传
3. 南明臣传赞
4. 清亡后诸臣传赞
八、附录
《清代通史》的节选部分作为附录收录于《清史稿》中,包含了清朝开国前夕至光绪朝的简要历史记述。
九、目录的意义
《清史稿》目录是一份严谨而全面的史书索引,它为读者提供了以下便利:
1. 明确结构:目录清晰地展示了《清史稿》的整体结构,便于读者快速掌握史书内容。
2. 快速检索:目录中详细列出了每部分的内容,方便读者快速查阅需要的资料。
3. 历史脉络:目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帮助读者梳理清朝历史脉络。
4. 人物索引:列传目的详细列表提供了清朝重要人物的索引,便于读者查找特定人物的传记。
5. 专题研究:目录中细分了各种志目和列传目,为读者进行专题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入口。
十、结语
《清史稿》目录是一部精巧的史学工具,它不仅是史书的内容索引,更是一幅引导读者探索清朝历史的航海图。通过目录,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清朝的兴衰历程、制度变迁、人物命运,从而对中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