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泉眼无声惜细流”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这句诗描述陋室门前有一处泉眼,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着,诗人对此感到惋惜。
下一句
“树阴照水爱晴柔”是“泉眼无声惜细流”的下一句。
全诗赏析
《陋室铭》全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诗语言通俗易懂,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诗人以陋室自喻,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同时,诗中也赞美了陋室中怡然自得、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
“树阴照水爱晴柔”的含义
“树阴照水爱晴柔”描写了泉水在树荫下的景致。当阳光照射在树叶上,透过枝叶间隙投射在泉水里,水面就会形成斑驳陆离的影子。这种光影交错的画面,给泉水增添了几分柔美和灵动。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他欣赏泉水的清澈透明,也欣赏泉水在各种光照条件下的不同美感。
泉水与诗人的情感
泉眼无声惜细流,既是对泉水的惜叹,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看到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想到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时间不等人,转瞬即逝,因此他珍惜眼前的生活,把握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树阴照水爱晴柔,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认为,即使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发现美和快乐。只要拥有淡泊的心境和对生活的热爱,就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总结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泉水流淌、树荫婆娑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惜时爱美的情怀。这首诗歌颂了陋室中的安宁和快乐,也启迪我们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