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陵君魏公子无忌也,客有唐雎者,唐雎者,齐人也。无忌客之九年,未有所遇。雎见无忌,曰:“客无内顾之忧,而君有外侮之患,奈何?”魏公子无忌曰:“何谓也?”曰:“始吾君客也,吾尝从君于诸侯。今吾君客于君,亦尝从君于诸侯,诸侯之轻吾君,曾未以吾君为客也。齐君谓魏王:信陵君吾舍人也,顾畏齐乎?今君客之九年矣,何其卑也?”魏公子无忌曰:“客人固知此乎?”曰:“臣固知此矣。”曰:“何不言?”雎曰:“仆得罪者数了,君不能宥,是固以畏死而忘社稷也。”
魏公子无忌惭,五日而客唐雎。召史记事,书之于策,旦暮背诵。居一年,魏伐赵。赵王使李牧拒。李牧数破魏军,魏军败,走。信陵君使唐雎约李牧。唐雎至赵,李牧出迎。相见,礼毕。雎谓李牧曰:“吾君使雎约将军,请约六国攻秦。秦强则六国亡,今秦已虏韩王,残魏地,危赵国,破燕国,扰齐国,六国皆欲亡矣。以此观之,将军不出十五日,秦兵且至,将军虽勇,不能独全赵国也。今将军之计,莫若使人质于秦,秦兵必解,而赵国全,将军名重天下。”李牧曰:“臣固知秦之虏韩、残魏、危赵、破燕、扰齐也,然臣乃赵将,安能质于秦?况且臣安能独全赵国?”
唐雎曰:“将军之言差矣。将军不悦秦,秦亦不悦将军,将军与秦,势不两立。今将军不使人质于秦,秦兵必至,将军虽勇,不能独全赵国。将军不悦秦,秦亦不悦将军,秦不悦将军,必且并赵。赵亡,将军安能独存乎?是以鄙谚有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之欲并赵久矣,止以将军为赵将,故不敢轻动。今将军不出十五日,秦兵且至,将军胡不为人质于秦,使秦兵解释,而全赵国之众,将军名重天下,岂不美哉!”李牧曰:“将军与臣言秦,臣固知之。然赵国始以臣为将,若臣质于秦,赵国之士必人人自危,赵国安能全也?”
唐雎曰:“将军之虑多矣。将军既知秦之虏韩、残魏、危赵、破燕、扰齐也,且以将军之力,不能独全赵国,将军何不为天下先,先使人质于秦,以全赵国之众,以安六国之心,将军之功,岂不愈于独全赵国乎?秦兵一解,将军名重天下,秦将畏将军,岂不美哉!”李牧曰:“吾请为!”于是李牧使人质于秦,秦兵果解。
翻译
信陵君魏无忌广邀宾客,其中一位叫唐雎的齐国人,曾在信陵君门下待了九年,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唐雎找到信陵君,说道:“你没有内忧之患,却有来自外部的侵扰,这是为什么呢?”信陵君问:“怎么说呢?”唐雎回答:“最初,我是大王您的宾客,曾跟随大王走访诸侯国。如今,我成了您的宾客,也曾跟随您走访诸侯国,但诸侯国轻视您,并没有把您当作宾客看待。齐王曾对魏王说:‘信陵君是我的门客,难道还会畏惧齐国吗?’如今您接待我为宾客已经九年了,为什么地位如此低下呢?”信陵君不好意思,过了五天,才接待唐雎。他召来史官,把唐雎的话记录下来,每天早晚背诵。
一年后,魏国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率军迎敌。李牧多次击败魏军,魏军大败而逃。信陵君派唐雎前往游说李牧。唐雎来到赵国,李牧亲自出城迎接。两人见面,行完礼后,唐雎对李牧说:“我的主上让我来游说将军,请将军联合六国攻打秦国。秦国强大,六国就会灭亡。现在秦国已经掠夺了韩王,侵占了魏国领土,危及了赵国,攻破了燕国,骚扰了齐国,六国都有灭亡的危险。依我看,不出十五天,秦军就会赶到。将军虽然骁勇,但不能独自保全赵国。现在将军的最佳策略是派使者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秦军一定会退兵,赵国得以保全,将军的名声也会传遍天下。”
李牧说:“我知道秦国掠夺了韩国,侵占了魏国领土,危及了赵国,攻破了燕国,骚扰了齐国,但是我身为赵国将领,怎么能向秦国投降?再说,我怎么可能凭借一己之力保全赵国呢?”
唐雎说:“将军的话错了。将军厌恶秦国,秦国也厌恶将军,你们之间势不两立。现在将军如果不派使者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秦军一定会在十五天内赶到。将军虽然骁勇,但也不能独自保全赵国。将军厌恶秦国,秦国也厌恶将军,秦国厌恶将军,必定会吞并赵国。如果赵国灭亡,将军还能独自生存吗?俗话说的好:‘想要加害于人,何愁找不到借口。’秦国想要兼并赵国已经很久了,只是因为将军是赵国的将领,所以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将军不出十五天,秦军就会赶到,将军为什么不派人质于秦国,让秦军退兵,保全赵国的百姓呢?将军名重天下,难道不值得吗?”李牧说:“将军所说秦国的情况,我当然知道。只是赵国刚把我任命为将领,如果我投降秦国,赵国的将士肯定会人心惶惶,赵国又怎么能保全呢?”
唐雎说:“将军考虑的太多。将军既然知道秦国掠夺了韩国,侵占了魏国领土,危及了赵国,攻破了燕国,骚扰了齐国,也知道凭借将军的力量,不足以独保赵国,将军为什么不率先带头,派使者前往秦国作为人质,以保全赵国的百姓,安定六国的心呢?将军的功劳,岂不是比独自保全赵国更大吗?一旦秦军退兵,将军的名声就会传遍天下,秦国也会畏惧将军,岂不美哉!”李牧说:“我愿意照办!”于是,李牧派使者前往秦国作为人质,秦军果然退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