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所作的一篇重要序言,它阐述了《史记》的创作理念、历史观和撰史使命。全文分为十三个部分,下面逐一原文及翻译:
1. 司马迁自序
原文:太史公曰:余为太史而弗能论载其事,故发愤著书。
翻译:我是太史官,却不能记录和评述当代事件,因此发愤撰写《史记》。
2. 述史缘起
原文:自周室衰,春秋以来,周道废,秦任刑法,天下大乱。
翻译:自西周末年以来,周朝的礼乐制度衰微,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秦朝实行严酷的刑法,导致天下大乱。
3. 论述目的
原文:余乃因时大发愤,有所述作,本之以实论以资后王,一匡天下。
翻译:我因此激发愤慨,有所著述,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评述历史事件,以资助后代帝王,匡正天下。
4. 阐述史学意义
原文:道之大,原出于天下,其归终亦归于天下。
翻译:道德的源头来自于天下,它的归宿也终将回归到天下。
5. 论述史学原则
原文:身处高位而曾遭构陷者,不怨恨;身处卑微而能奋发向上者,表彰之。
翻译:身处高位而曾遭受构陷的人,不应怨恨;身处卑微而能奋发向上的人,应表彰赞美。
6. 述说创作过程
原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翻译: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贯通古今的变化,形成自己的一套学说。
7. 论述史学价值
原文:记功颂德,世传其美;丑诋恶行,世传其恶。
翻译:记录功绩和颂扬德行,后世流传其美名;揭露丑陋和批评恶行,后世流传其恶名。
8. 论述史学方法
原文:不虚美,不隐恶;故善者不能无过,恶者不能无善。
翻译:不虚饰美化,不隐瞒丑恶;所以好人不能没有过失,坏人不能没有善行。
9. 论述史学使命
原文:述往事,思来者。
翻译:记述过去的历史,以启示未来的世人。
10. 论述史学态度
原文:上以饰奸,下以贱暴。
翻译:揭露上层的奸佞,下层暴虐。
11. 论述史学影响
原文:劝善惩恶,补缺匡过。
翻译:劝勉人们行善,惩戒人们作恶,弥补不足,匡正错误。
12. 阐述史学家品格
原文:非好辩者,乃拨乱世反之正者也。
翻译:我不是好辩之人,而是拨乱反正,使天下重归正道的人。
13. 表述史学志向
原文:成一家之言,名垂后世。
翻译:形成自己的一套思想,名垂千古。
翻译总结: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对史学思想和实践的深刻总结。它阐述了撰史的缘起、目的、原则、方法、价值和使命,以及史学家的品格和志向。司马迁以其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为史学留下了不朽的丰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