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以气节和胆识闻名。他有一次出使秦国,秦始皇想羞辱他却被他反唇相讥,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下面是这篇经典文章的逐句翻译:
1. 太子闻之,召唐雎而问焉曰:
太子听说这事,就把唐雎召来,问他这件事。
2. “先王使先生使秦,秦王无礼。先生应对之,固无失。
“先王派先生出使秦国,秦王无礼,先生的应对,并没有什么失当之处。
3. 然秦王骂先生,先生卒不廷叱,何也?”
然而秦王辱骂先生,先生终究没有当场责骂他,这是为什么呢?”
4. 唐雎对曰:“臣非不能叱。
唐雎回答说:“我不是不能责骂他。
5. 然当秦王之众,廷叱之,此臣所以为辱先王也。
可是在秦王的群臣面前,当场责骂他,这是我所以认为会羞辱先王的缘故。
6. 臣宁叱以辱先王,而不得叱以辱先王。”
我宁愿自己受辱也不要因为责骂他而使先王受辱。”
7. 太子曰:
太子说:
8. “善哉!先生之言,诚忠臣之言也。”
“说得好啊!先生的话,真是忠臣的话啊。”
9. 由是,太子奇唐雎为人,常与语国家事。
从此以后,太子对唐雎为人敬佩有加,经常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10. 及太子即位,唐雎以辩勇称于天下,位至上卿。
等到太子即位,唐雎因为辩论勇武而名扬天下,官至上卿。
文章解析:
1. 秦王无礼,唐雎沉着应对
唐雎出使秦国,秦始皇故意无礼,试图羞辱他。然而唐雎不卑不亢,沉着应对,没有失态。
2. 为国受辱,宁死不屈
秦始皇辱骂唐雎,唐雎本可以当场责骂还击,但他考虑到这样做会羞辱齐王,于是宁愿自己受辱也不愿辱及国家。
3. 忠臣之言,感动了太子
唐雎的忠义之言感动了太子,让太子认识到他的高尚品德。从此,太子对唐雎更加器重,经常与他商讨国家大事。
4. 辩勇名天下,官至上卿
太子即位后,唐雎以其辩才和勇气名扬天下,官至上卿,位高权重。
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体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国家尊严高于个人荣辱。
忠臣尽忠,不计生死。
沉着冷静,善于化解危机。
辩才与勇气,是立身之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