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中这两句为第五句和第六句: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 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此方心宽。
三年一吟
“三年得一吟”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杜甫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该急于求成,而应该经过反复推敲和沉淀,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他以庾信为例,庾信一生经历坎坷,晚年才创作出《枯树赋》等名篇,足见其创作之不易。
“三年”并非一个确切的时间限制,而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漫长的创作过程和心血倾注。杜甫主张诗人应耐心打磨自己的作品,不应为了迎合世俗而草率创作。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诗歌才能经久不衰,流传后世。
双泪流
“双泪流”描写了诗人在创作出佳作时的激动和欣慰之情。创作是一件艰苦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当诗人终于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泪下。
杜甫所说的“双泪流”不仅仅是创作的喜悦,更是对知音的感怀。他深知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只有知音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并给予真诚的赞赏。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带给诗人极大的慰藉和宽慰。
知音之重
“知音如此方心宽”点明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渴望的知音。知音是指能够懂得诗人内心世界,欣赏诗人作品的人。对于诗人来说,知音是创作的动力和支柱。
得到知音的认可,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增强诗人的创作信心。同时,知音的存在也让诗人感到自己被人理解和支持,从而消除创作中的孤独感和挫败感。因此,知音对于诗人来说至关重要,是其创作不可或缺的要素。
诗词中的哲理
这首诗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此方心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 创作不易,需要耐心和坚持。
诗歌创作是一项需要时间和心血的艺术活动。诗人应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佳作。
2. 知音难觅,珍贵无比。
能够真正理解诗人创作意图的人少之又少。遇到知音,诗人才会感到安心和满足,创作热情才会更加高涨。
3. 创作需要共鸣和支持。
诗人需要知音的认可和支持,才能获得创作的动力和信心。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对于诗人的创作至关重要。
结语
杜甫的这两句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人生的哲思。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需要耐心和坚持,知音难觅但珍贵无比,而精神上的共鸣和支持对于人生的旅途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