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主席于1965年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重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感慨和深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2. 词牌简介
水调歌头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牌名,因李清照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而知名。词牌共13句,上下两片各六句,末句另起四言,格律严谨。
3. 原文及译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原文如下:
```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作者: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
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译文:
我怀着远大的理想,重新踏上了井冈山。千里迢迢来到故地,旧有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还有潺潺的流水声,高高的道路直通云端。
越过了险峻的黄洋界,险要之处不必再看了。风雷交加,旌旗招展,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三十八年过去了,就像弹指一挥间。
能够登上九天揽取明月,能够潜入五洋捉到海鳖,谈笑间凯旋而归。
世上没有困难的事情,只要肯努力攀登。
4. 赏析
这首词主要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述了井冈山的新变化,写出了自然风光的秀丽和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下片则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必胜信念。
全词既有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怀旧,也有对革命胜利的展望。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反映了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深刻思考和坚定信念。
5. 诗词意象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运用了许多诗词意象,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井冈山: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圣地。
千里:漫漫征途,象征着革命的艰辛和曲折。
莺歌燕舞:和谐美好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潺潺流水:生生不息,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路:通向光明和未来的道路,象征着革命胜利的必然性。
黄洋界:险峻的隘口,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十八年:从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到重上井冈山的时间,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漫长征程。
九天:高远辽阔的天空,象征着革命理想的崇高。
五洋:广阔浩瀚的海洋,象征着革命事业的深远影响。
凯歌:胜利的歌声,象征着革命斗争的成功。
6. 写作特色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具有以下写作特色:
情感真挚:词中饱含着作者对井冈山的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语言简洁:全词仅用13句,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意境深远:诗词中的意象相互映衬,营造出深远而辽阔的意境。
气魄宏大:词中表现出作者的气魄宏大,胸怀宽广,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7. 历史意义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一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诗词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作者重上井冈山的感想,更反映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这首词激励了无数革命者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奋勇前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