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却成就了他的旷世才华。他的词作以豪放大气、感情真挚而著称,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传唱千古,被视为中秋词的巅峰之作。
月亮何时出现?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仰望明月,发出疑问:“明月是从何时开始有的?”他借酒询问苍天,却不知天上仙宫今天是何年。
思念故乡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身处异乡的他,渴望乘风归去,回到自己的家乡。但他又担心天上的琼楼玉宇太高太冷,难以忍受。与之相比,人间虽然有烦恼,但还有舞姿曼妙的清辉,倒也惬意。
回忆美好时光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他回忆起故乡的夜晚,明月照进朱红色的阁楼,透过低垂的纱窗,映着自己夜不能寐的身影。这本不应该有恨意,但为何偏要在离别的时候才圆满?
寄托哀愁
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世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既然如此,不如珍惜当下,祝愿亲人平安长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的明月。
后记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名作,不仅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感慨。词中对明月的人格化,将月色与人生境遇相结合,寄托着人生的哀愁和希冀。
这首词通过苏轼的深情朗诵,更加凸显了词作的情感张力,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它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幅旷世佳作,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