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游泳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在乌台诗案平反后,出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此时,苏轼已年过半百,但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况,尤其热爱游泳。一次,苏轼与友人一同在西湖游泳,兴致勃发,当即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2. 壮志豪情:
词的上片以奔放豪迈的笔调,描绘了苏轼游泳时的畅快淋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借明月抒发豪情,问苍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而词中"我欲乘风归去"的壮志,更是表现了苏轼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 自我超越:
词的下片继续展现苏轼的游泳技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千古名句表达了苏轼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是对自我境界的升华。苏轼认为,只要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友人相聚在千里之外,共同遥望同一轮明月,便足矣。
4. 旷达胸襟:
词的最后,苏轼以旷达洒脱的笔触,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苏东坡,恨不如,天上神仙。"
苏轼虽有功名之志,但更向往神仙般的自由自在。他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利的淡漠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5. 艺术特色:
水调歌头·游泳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豪放奔放,大气磅礴:词的上片语言激昂,气势磅礴,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性格。
意境高远,寄托深远:词的下片情感深沉,意境高远,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语言通俗,含蓄隽永:词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意蕴悠长,耐人寻味。
6. 影响深远:
水调歌头·游泳是苏轼最著名的词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更是成为千古名句,被广泛传诵。
7. 结语:
水调歌头·游泳是苏轼在艺术上的一个高峰,它既展现了苏轼热爱生活的豪迈情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词气吞山河、意境深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