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背景
《望海潮》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北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柳永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曾科举不第,遂转而以填词为生。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柳永在被贬谪到南方后,途经扬州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诗词内容
《望海潮》是一首长调慢词,共八十五字。词分为上下片,上片写作者在扬州所见到的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下片则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离别之愁。
3. 上片:江南水乡的繁华
上片开篇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点明时令,秋日桂花飘香,荷花已谢。接着,作者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描绘了扬州的繁华景象:“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笛奏乐,渔歌悠扬,老人和少女在莲塘中垂钓嬉戏,尽显江南水乡的悠闲安逸。然而,这热闹的场景却勾起作者的乡愁,他感叹道:“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即使是千军万马簇拥的将军,在醉酒之后也要听一听箫鼓声,吟咏一番烟花美景。
4. 下片:离愁别绪
下片转入对家乡的思念。作者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春秋,恨悠悠,几时休?”作者思念远方的佳人,在高楼上翘首以待,却不知已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离别的痛苦绵绵不绝,何时才能解脱?接着,作者以扬州特产“琼花”起兴,写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词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形容女子出场时半遮面的羞涩姿态。作者借此比喻佳人久久不肯现身,增添了离愁别绪的朦胧感。
5. 结尾
词的最后,作者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作结。作者回到自己的住所,宿醉未醒,却难以入眠。透过朱红色的阁楼,看到低垂的绮丽窗帘,心中不禁思绪万千。
6. 艺术特色
《望海潮》是柳永慢词的代表作,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色:
语言清新优雅:柳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清新优雅的语言描绘人物和景物,营造出一种恬静淡雅的意境。
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词中大量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声律和谐,体现了柳永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曲牌独创,风格新颖:《望海潮》是柳永独创的曲牌,旋律悠扬婉转,与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开创了慢词婉约细腻的新风格。
7. 影响与评价
《望海潮》是柳永最著名的词作之一,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清新优雅的语言和婉约细腻的风格,为后来的婉约派词人所效仿。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宋代江南水乡的繁华景象和文人离愁别绪的普遍情感,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