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恩师如明灯,指引学子迷津,传道授业,春风化雨。诗词中不乏赞美感恩老师的佳句,让我们一同品味古人的深情厚意。
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桃李虽然不说话,但它芳香馥郁,芬芳四溢,自然引得人们前来欣赏。比喻老师默默无闻地教导学生,学生却自然而然地慕名前来求学。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比喻老师像春蚕一样,呕心沥血地为学生奉献知识,直到生命的尽头;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求知的道路。
3. 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出自北宋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比喻老师诲人不倦,悉心教导学生,桃李遍布天下。
4. 严师出高徒
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于不免者,过也。善之反不善,亦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强调严厉的老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弟子。
5.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之圣人其人也。”要求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6.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比喻老师的学问渊博,令人仰望;学生的钻研精神坚韧不拔。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两者不可偏废也。”强调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8. 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盖士之视学,犹蚕之于桑也,非桑无以吐丝,非学无以广才。然非蚕不吐丝,非学不成才也。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子皆丧其学。唐虞世远,伯仲之间见,故闻道者寡,不闻道者众,不闻大易,不闻至道。自秦汉以来,不闻大道,真儒者息矣。今世之所谓儒者,皆举子也。窃取其章句,依仿其词令,作为点定之文,务凑科目之功。”比喻学习的道路漫长艰辛,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取得成功。
9. 人师者,人之模范也
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者,古之圣人其人也。”强调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应起到示范作用。
1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出自《韩非子·喻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喻传授知识要注重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