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介绍
《式微》是一首出自《诗经·小雅》的古诗,描绘了一位漂泊在外的人,在黄昏时分,思念家乡的场景。它的作者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仕途失意的官员,长期颠沛流离,心中的苦闷无法排解。
2. 诗歌赏析
第一节:夕阳西下,景色萧条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一词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暮色四合、时光流逝的苍凉感。"胡不归"是诗人的自问自叹,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急切的心情。
"微君之故"意为君主失德,暗示了诗人仕途不顺的原因。"胡为乎中露"则描绘了诗人流落荒野的悲惨境况,他身处风雨之中,无处可归。
3. 第二节:思念故乡,归期难觅
式微式微,胡不归?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人再次发出"胡不归"的疑问,表达了对归乡的迫切渴望。但是,他眼前的现实却是"既见君子",却无法得到君主的赏识,仕途难有起色。
"云胡不喜"一词反问,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涩和无奈。他明明心中有归乡的愿望,却苦于无法实现,只能徒增伤悲。
4. 第三节:怀乡之情,郁结难消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德,胡不归?
第三节中,诗人又将"胡不归"的原因归咎于"微君之德",再次表达了对君主失德的不满。他认为,正是因为君主的昏庸,才导致了自己流落他乡,无法回家。
"胡不归"的疑问反复出现,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想归乡,却又不知归期何在。他怨恨君主,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思念和绝望中煎熬。
5. 主题思想
《式微》一诗通过对一位漂泊在外者心境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仕途失意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以委婉含蓄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中流露出的怀乡之情,是古往今来无数漂泊者共同的心声。它反映了人类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