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名赫赫
解释:形容名声很大,很出名。
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下》,形容王莽的势力大,名声远扬。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的名声很大,受到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2. 声嘶力竭
解释:形容声音嘶哑,精疲力竭。
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形容晋国大夫魏绛在会议上的激烈发言,声嘶力竭。
用法:一般用作贬义词,形容某人说话或做某事时过于卖力,导致身心俱疲。
3. 声东击西
解释:指表面上攻击某个方向,实际上却攻击另一个方向。
典故: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是兵法中常用的战术。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使用计谋,出其不意地达到目的。
4. 声名狼藉
解释:形容名声很坏,为人所不齿。
典故: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形容李斯因其奸诈阴险的行为而备受唾弃。
用法:一般用作贬义词,形容某人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受到社会的谴责。
5. 声色犬马
解释:指沉迷于声色之娱和追逐名利。
典故:出自《后汉书·循吏列传·刘宠》,形容汉代京兆尹刘宠的生活腐化堕落。
用法:一般用作贬义词,形容某人生活奢靡,不务正业,沉迷于享乐。
6. 声势浩大
解释:形容声势很大,来势汹汹。
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下》,形容王莽发动政变时的盛况。
用法:一般用作中性词,形容某件事情的声势很大,引起广泛关注。
7. 声泪俱下
解释:形容一边哭泣,一边控诉或申诉。
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形容聂政为报答知己的恩情而向韩国宰相韩傀控诉时,声泪俱下。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感情真挚,悲痛欲绝。
8. 声震寰宇
解释:形容名声远扬,震撼世界。
典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形容诸葛亮北伐时威震敌胆,名扬海外。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的功绩卓著,影响深远,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9. 声名鹊起
解释:形容名声突然迅速地提高。
典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形容伯夷和叔齐的隐士生活和高尚品德在民间广为流传。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凭借某项才能或事迹,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的声誉。
10. 声若洪钟
解释:形容声音洪亮,像钟声一样。
典故:出自《晋书·刘隗传》,形容刘隗声音宏亮,在朝廷上发言时,振聋发聩。
用法:一般用作褒义词,形容某人说话时声音有力,语调铿锵,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