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国浩瀚的诗词宝库中,有一句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穿越时空的力量,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和回味,它就是“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王勃的五言律诗《中秋登楼》,它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祝福,传唱千年,令人心驰神往。
一、诗词原文及赏析
中秋登楼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乡空断肠。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杨。
万里空潭月,
九州同一光。
天涯共此时,
独坐相思长。
赏析: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紧扣“望月思乡”的主题,描绘出一幅壮丽而凄美的边塞秋月图。全诗以“天涯共此时”为句眼,串联起诗人丰富的思绪和情感。
二、“天涯共此时”的深意
1、关山阻隔,思念绵长
“天涯共此时”中的“天涯”意指遥远的边塞,而“此时”则是中秋佳节的夜晚。诗人在边塞关外遥望故乡,意识到自己与亲人相隔万里,山川阻隔,不禁心生感伤。“天涯”与“此时”相对,突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绵长和无奈。
2、时空转换,寄托祝福
“天涯共此时”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寄托了他对亲人的祝福。尽管身处异乡,诗人相信,在中秋节这样团圆的时刻,无论相隔多远,大家都会仰望同一个月亮,分享天伦之乐。这种时空上的转换,让诗人的思念和祝福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3、物我相融,情景交织
“天涯共此时”中的“天涯”和“此时”既是物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思乡,将天地万物与自身的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境界。明月、清风、瀚海、征人,这些意象与诗人的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
三、“天涯共此时”的影响
1、广为传诵,深入人心
“天涯共此时”这一佳句自问世以来,便广为传诵,深入人心。它不仅成为中秋节经典的寄情之语,也成为人们表达思乡之情和跨越时空的祝福的常用词汇。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2、艺术成就,意境深远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天涯共此时”这一佳句具有极高的成就。它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凝练在短短几个字中,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想象空间。
3、文化内涵,民族情怀
“天涯共此时”不仅是一句诗词,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故乡、亲人和团圆的重视,表达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思乡传统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结语
王勃的《中秋登楼》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思乡名作,“天涯共此时”这一佳句更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它穿越时空,勾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祝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星光。这句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将继续感动和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发表评论